2019年4月23日,受陕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推荐和陕西广播电视台邀请,集团董事长李卓宇参加了陕广全景西安节目的直播访谈节目录制。以下内容节选自李总和主持人的对话:
主持人: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对于食品的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绿色食品的要求。绿色食品正在成为一种市场认同的新形势,也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争先打造,要打造专属自己的绿色食品品牌,抢占市场先机,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截止2018年底,我省已经有201家企业获得了绿色产品认证。今天的节目我们也邀请到了我省绿色食品企业代表,西安鼎天投资控股集团董事长、西安珍佰粮行有限公司总裁李卓宇先生。
我们都说,老百姓的餐桌安全,尤其是绿色饮食安全真是顶天的大事。很多人对珍佰粮行应该是比较熟悉的,尤其是在高新附近居住的朋友。珍佰粮行作为陕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特别为我们推荐的品牌,能够代表绿色食品第一家走进我们直播间,我相信你们一定是有着过人之处的,首先请您给观众朋友介绍一下企业的相关情况。
李总:二位主持人好,各位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们也非常荣幸作为第一家走进直播间的企业,和大家分享我们在农业行业以及绿色食品行业里进行的一些探索。西安珍佰粮行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3月,注册资金5亿元,公司位于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隶属于西安鼎天集团,珍佰粮行是一家专注于绿色、有机、农副产品和生鲜产品销售的农业产业公司,同时也是作为鼎天集团在农业领域的第二个核心业务。2018年我们实现了新一轮20%的增长,对于这样的结果,我相信这是市场对我们在绿色农业以及有机农业探索的过程当中一个比较大的认可。
主持人:其实我们也想在这儿问一问李总,咱们珍佰粮这个品牌下面它所涉及到的相关的农副产品大概都有哪些类别?以及咱们的产品都是来自于哪里?
李总:作为珍佰粮行来说,我们有时候自己开玩笑,除了调料不卖,其余老百姓入口的80%的东西我们都有销售,从米面粮油、日常的生鲜蔬菜、食用水果,到一些进口的蜂蜜、橄榄油、红酒等等,这些都是来源于我们的基地。
我们的基地分两类,一类是自有基地,一类是合作基地。这儿就不得不提起我们鼎天集团农业板块的老大哥,也是我们集团的主营业务之一,就是我们在美国上市的公司,叫做中国绿色农业。中国绿色农业的主体是我们在杨凌的济农工厂,主要生产的是绿色农业生产资料,通俗来讲,就是咱们所谓的肥料,肥料企业成立于2001年左右,正是因为我们有这些年在田间地头的耕耘,以及这么多基地的资源,才使得珍佰粮行能够顺利地发展。刚才提到了自有基地,自有基地指的是我们全权管理经营种植的基地,像这样的基地我们在户县有一个500亩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基地,主要种植生鲜蔬菜以及花卉;合作基地泛指我们和农业企业以订单农业的形式来进行生产的基地,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引入自己安全优质的肥料,和我们自己独有的立体施肥体系,来协助提高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最终通过我们来进行销售。
主持人:都说企业在绿色产品品牌的建设当中,相对于传统品牌可能投入更多,布局更加仔细。说是品牌建设,其实是企业在绿色产品系列的生产、流通的整个过程进行砸钱,在进行不断地升级。听说你们有一个哑铃型的布局,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个猛砸钱的过程是怎样的?你们的布局又是怎样展开的?
李总:这里提到了一个概念叫做砸钱,实际上这是一个比较互联网企业的概念,现在很多企业都在叫互联网+。我先讲一下我们的哑铃型农业产业战略,哑铃的两头泛指城市和农村,其中我们刚才提到的中国绿色农业作为上市公司,它的工作的核心就是把城市里生产的工业品输送到乡下,也就是把我们生产的肥料运送到乡下去协助农民来提高他们的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来协助他们日常的生活和生产,这是哑铃的一头,服务于农村,我们会让农民更好地去耕种,更好地去生产;同时,哑铃的另外一头是城市,作为珍佰粮来说,我们把农村优质的农产品输送到城市,让对健康和安全食品有需求的家庭能够得到他们想要的产品,这就是我们哑铃的两头,我们企业的主要工作就是去串联这两头。
这就是我们的一头是农田、一头是城市的绿色农业布局。
不光是这样,我们在讲一头是农村、一头是城市的时候,更加强调的是在珍佰粮零售体系内的产品,我们一定要确保我们自己的f2f(form to family)模式,即从农场直接到家庭的模式,我们希望在这个过程当中尽可能减少中间的加工以及一些不必要的流程,尽可能地让每个家庭更直接地吃到优质的农产品。
主持人:刚刚李总给我们介绍到了一些公司的情况,我们都说好酒不怕巷子深,只有消费者信服它内在的品质,体验到了产品的这种独特的价值,那么绿色食品的品牌才能够在市场上长期打磨出我们自己的优势。我想问一问李总,在市场推广的过程当中有没有什么有趣的故事能给我们的听众朋友们讲一讲吗?
李总:作为我来说,我是不太典型的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从我父亲开始在农业行业创办公司,虽然我上学、生活都在城市,但几乎每个周末我们都会去到基地或者田间地头。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印象很深的我会做的第一样农活就是割芹菜,芹菜从地上长出大概半米高,就拿一个小铲子把它从地里挖出来,这个是我小时候乐此不疲的一件事。所以也是因为这样的渊源,我才对农业行业产生了兴趣。
虽然我在大学里学的专业和农业没有直接的关联,但是我在新西兰念书的期间,我们企业在境外开始了一些收购工作,我们收购了一些葡萄园、橄榄园以及一个蜂产品的加工企业,所以其实在2015年之前我都是在负责海外的业务。在这个过程当中,我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体验就是,只要去地里,就总会发现新的东西,总会学习到新的知识。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可能是其它任何一个行业都不可能具备的一个特点,因为你看着一个作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每一点细微的变化都预示着将来可能发生的一些状况,包括生病或者丰收。
我们之前和一个日本企业在交流草莓种植经验的时候,有把我们的技术员派到那边去学习的想法,当时日本企业说,可能时间不够,但是我们认为没关系,我们愿意把我们的技术员送过去学习,无所谓时间,但是日本的企业告诉我们,六个月到一年还是不够,我们就很诧异,那要多长时间呢,他们说,作为一个合格的独立的生产者,必须要有三到五年的经验。所以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启发:农业是一个需要不断去学习的行业,从种植技术到产品的品种会有不断的更新迭代,其目的都是为了给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
主持人:您之前有一些国外生活经历,那么反观国内,你们基地当地的农民朋友,他们对于绿色产品的概念和认知是不是也是要有一个累计和递进的过程,从不接受到接受,有这么的一个转变?
李总:这个过程我们姑且把它归纳为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我相信,你让任何一个农民去主动提高他的生产成本,在还不确定他的产品是否能够销售到更高的价格的情况下,他一定是抗拒的,所以我们必须给第一批愿意去尝试绿色种植方式的农民鼓励。其实农耕是最残忍的一个工作,可能一场雨就会导致你今年投入的所有归于零,一场自然灾害就什么都没有了,尤其是在国内农业金融保险这些服务不健全的情况下,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情况。
主持人:那你们怎样让这些生产主体、让这些农民愿意去按照绿色食品的标准去生产呢?
李总:我们常用的做法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几种,第一,我们会高于市场价进行收购,这对于农民来说是一种激励,对于他们积极性的一种刺激,同时对于我们自有的基地,我们也是坚持使用绿色食品的方式和有机的标准来进行种植,通过这样的方式去刺激和带动周围的农民看到我们的效果。当我们的产品卖七八块钱一斤,他们卖三四块钱一斤的时候,他们会主动的愿意加入到我们的行列里。而且我们一直在讲,当第一阶段大部分人都不愿意的时候,那些愿意吃螃蟹的人才是我们需要给予足够尊重的人。
第二,当农民慢慢多了之后,作为绿色食品的中心,我们就要逐渐开始监管,并且要进行更深入的指导和指引。对我们的企业来说,我们的优势在于我们可以一边是产品销售,一边是肥料的服务,我们一直在指导、跟踪农民的种植和生产的全过程。客观地讲,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有这样的条件,所以我们也呼吁和号召绿协能够把工作做得更扎实更深入,能够在生产环节也参与到整个农民的工作当中,因为目前绿色食品的标准更多的是倾向于产品本身的检验和要求,对于过程的监管相对松散,所以如果这方面能够有进步的话,对于我们产品质量的提升会有更好的效果。
主持人:这是说生产者,那另一个您熟悉的消费者呢,您觉得国内的消费者对消费的态度,尤其是对消费绿色食品的态度有没有一个梯度的划分?
李总:我认为是有的,这是一个阶段渐进的过程,一开始,大家对于绿色和有机区分不清。从食品本身来说,绿色更强调的是对于产品本身质量的检验,而有机的要求可能更深入整个种植环节,一般我们知道的有机有两到三年的转化期,到后面我们才能够进行认证。但从产品本身的质量上来说,绿色食品其实是按照更符合中国国情的一种方式认证的,因为从流程监管到最后的产品监管,是近几年政府才开始投入、才去做的一项工作,而在西方发达国家可能做得更早一些,所以绿色食品是更符合中国国情的一个标准。
这样的标准之下,对于消费者来说,大家总是有意愿去消费和购买好的产品。但是我们同行在宣传在讲的时候,都会讲一个概念,就是所谓的高端。作为我们的企业来说,我认为高端是一个伪命题,为什么这么说呢,不是说高收入群体就是我们的客户、绿色食品的客户,同时也不是说相对低收入的家庭就不是我们的客户。有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家里有孩子的家庭可能更倾向于购买更加优质安全的产品,至少要把好的给孩子吃,包括一些住在租来的房子里,但是对于生活质量依然有着高标准的要求的家庭可能也会对绿色食品有一个倾向性。所以说实际上这是一个态度,而不仅仅是只能用收入来去区分的一个东西,作为珍佰粮行来说,我们的使命之一,就是我们希望消费者能够具备正确、足够的知识去选购安全优质的农产品。
主持人:我们刚刚说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现在来聊一聊企业在这中间的工作。绿色食品不光是一次认证,每年都需要再重复的认证,这个续展的过程可能要求更高,可以说是全程都不能放松,对于产品品质和销售渠道,你们有什么样的新的探索和尝试呢?
李总:其实叫新的探索也好,因为珍佰粮就是一个新的公司,但我认为,就像刚才提到的,这是一个良心活,我们在做每个产品额时候第一考虑是我们自己的员工会不会买,当然也包括我自己,如果这些东西我们自己都没有消费的欲望,那可能以我为代表的消费群体也是不会买的,同时,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讲,可能认知和产品是不匹配的。
主持人:可能从以前的概念,比如说,我自己做的东西我自己都不买,那是对产品的一种极端不负责,甚至有假冒伪劣的嫌疑,但是现在发展到我自己生产的东西首先我要代表消费群体对他认可,其次我才是一个职业人、做这行的人,如果我自己都不认可,那么怎么让消费群体买单呢!
李总:这其实也是我这么多年的一个体验,我见到的所有的能够生产出优秀产品的企业家,他们对于自己的产品都有一种难以言表的自信和自豪,说起他的产品,绝对是这个村乃至这个县最棒的,只有有这个底气的人,他才能生产出这样的好的产品,因为他对这个东西足够热爱。
主持人:一个是发自良心去种植产品,其实我觉得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和我们真正合作的这些农户,他们真的要比其他周围的农户钱袋子鼓起来了,我们真的能够帮助当地的群众增收,这可能也是我们发展绿色产品品牌建设的一个很重要的动机。那么当您看到农民朋友们拿到真金白银,他们的那种喜悦,是不是也很触动您?
李总: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在一定的条件下,其实只要你不过度的去种植过度的开发土地,因为有些作物可能需要种两年休一年,只要你是在满足这样大情况的条件之下,农民的投入和产出是成正比的,你投入的生产资料的质量是直接影响最终的收获的,在这样的大条件之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和种植者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不光是触动,第一,我认为我们所从事的行业是一个需要长久坚持做下去的行业,尤其是当大家提起农业这个行业,可能会说农业挣钱比较慢、规模大、时间长,确实如此,但是有一件事是我们始终坚信的,就是人离不开衣食住行,而农业就是他们的来源,第二,我们可以不买汽车,但是我们不可以不买吃的,我们相信这个行业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行业也会有更好的发展,这是需要我们长期去做的一件事情。
主持人:现在致力于农业的企业越来越多,特别是像您这样年轻人,很多人也在把自己的关注点聚焦到农业这个领域。生产出绿色、安全、健康的食品,也是他们的愿望。在节目的最后,您有没有什么建议可以给到他们?
李总:其实作为农业行业,我算是后辈了,虽然我们公司有二十多年的从业经验,但是我个人是后辈,经验谈不上,更多的是分享:做农业是一个良心活,良心活就意味着我们不能急于求成,所以企业在逐渐打磨自身内功的同时一定要有自己的高标准,就像咱们刚才聊到的,以推己及人的心态去审视我们所做的事业。还有,我们一定要认识到的一点是,我们所要做的产品,我们所要销售出去的东西和我们所要服务的客户必须要无愧于心,只有这样,一个农业企业、食品企业才能长久的发展。
主持人: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客户,做能够拿到自己的餐桌上享用的食品,这才是一个行业良心发展的根本。我们也期待未来在老百姓的餐桌上可以看到更多来自珍佰粮行的绿色健康的食材。